导读:河北省张家口的一栋农村房屋最近火了。不同于传统的砖房,它靠一砖一瓦,而是用巨型3D打印机逐层构建的。 房屋主人名叫赵秀娟,是河北张家口下花园区武家庄村人。她的房屋面积为106平方米,采用当地传统的窑洞造型,是一个5开间住宅。3大间分别为起居室及东西两个卧室,其上屋顶为筒拱结构,2小间分别为厨房及厕所。自从这座3D打印房屋建成,她的房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打卡“景点”,每天都要接待不少参观客。 3D打印农舍项目 这所3D打印民居的概念最初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徐卫国教授提出的。当时,许多村民还对3D打印房屋的质量存疑。而赵秀娟正想重新盖老房子,虽有犹豫,但最终还是决定让徐教授来她家做这个农舍打印项目。
△图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的3D打印房屋。 新华社记者 任丽颖 摄 打印的时候,很多村民都过来看热闹,大家都想知道房子怎么打印。“在施工现场,有3套机器臂3D打印混凝土移动装置,分别放置在3大开间中央。设备‘一层层向上累加’进行基础及墙体的打印。屋顶在一旁单独打印后,用吊机将它再放到打印的墙体上面。”赵秀娟说。
△图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的3D打印房屋。 新华社记者 任丽颖 摄 赵秀娟所描述的机器是由徐卫国跨学科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建造技术,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科研成果之一,目前已通过评估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。根据徐卫国介绍,这间农宅的设计统一在一个三维数字模型上完成,建筑的外墙采用了编织纹理作为装饰,墙体中央灌注保温材料,形成了装饰、结构、保温一体化的外墙体系。
△图为这座3D打印房屋的内部。 新华社记者 任丽颖 摄 “技术的优势在于省人力、高效率、造价低、高质量,并且在可实现传统的房屋造型设计建造的同时,还可实现各种优美的不规则曲面形体的建造。”徐卫国说。 3D打印技术缓解劳动力短缺 随着乡村建设行动的开展,专家们开始尝试将3D打印技术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提高农房品质结合起来。2020年7月,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,以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为动力,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,形成涵盖科研、设计、生产加工、施工装配、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。
△图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的3D打印房屋。 新华社记者 任丽颖 摄 徐卫国团队的成果正在将这些指导意见转化为现实。另外,从农村开始还有另一项好处。由于农村住房规模多为独栋,且分布较为分散,能够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的灵活性。同时,还能根据村民需求进行个性化推广,甚至打造特色民居群落,成为创新的旅游景点。 另外,智能制造技术能够把大部分建筑工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,投入更先进的制造方式。用机器人代替工人还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。当下的中国依然还有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成,3D打印技术的应用或许能够将“中国制造”推向新一个高度!小伙伴们,你们想住一住3D打印出来的房子么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