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悉,现在企业提供的业务多为:生物3D打印机的定制、售卖;生物墨水等其他耗材的定制、售卖;生物仿真模型的打印服务等。目前行业内可降解组织工程支架的打印相对成熟,细胞、组织、器官的3D打印处于科研应用阶段的居多。 短期上看,生物(细胞)3D打印比较现实的落地场景在于,打印具有单一功能的类组织来进行体外药检、病毒理测试,乃至化妆品、保健品的效果测试。往远了看,即最终应是实现器官移植,造福人类。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,3D打印产品的生产制作或许将不再是最大难题。行业玩家们共同面临的问题,其实是政策审批的问题。 由于医疗3D打印产品可能会直接用于人体,且产品都是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定制的,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,所以对它的审批是非常严格谨慎的,相关政策滞后于技术。 3D打印产品以往没有适用的取证规范,定制化的产品导致取证成本很大,用在每一个身体部位都需要申请一张医疗器械证,取证成本极高。 最新的动态是,今年7月国家出台了一项新政策,预计能为医疗3D打印带来强心剂。 这项新政是《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(试行)》,规定了定制式医疗器械的备案管理、设计加工、使用管理、监督管理的规范,从明年1月1日起施行。 纵观整个3D打印市场,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,从医用至工业至消费,都可以看到3D打印的身影。 医用领域包括医用手术导板、医疗植入物、齿科模型及相关矫正设备、金属牙冠等物件的制造; 工业方面,有工业产品设计开发、复杂小型金属精密零件、航空航天复杂金属构件、飞机大型复杂金属构件、航空航天领域用工程塑料零部件、汽车、家电等领域零部件制造、铸造用蜡模制作以及建筑建造; 在消费领域则包括,手办制作、珠宝设计与制作、创意产品制作与生产、以及食品制作等。 这篇文章,36氪只盘点了最热门的医疗3D打樱接下来,36氪还将聚焦3D打印在其他行业的应用,进行分析和盘点。 |